首页

https://umhom2.com/

时间:2025-05-24 18:30:32 作者:美媒揭批大规模减税法案 提醒美国民众:“除非你非常富有 否则将过得更糟” 浏览量:61304

  中国日报网5月15日电 美国媒体“Black Westchester”网站11日刊文称,尽管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年度犯罪报告显示美国暴力犯罪在2022年呈总体下降趋势,但仇恨犯罪特别是针对非裔群体的仇恨犯罪却在急剧增加,这一趋势令人不安。

美国媒体“Black Westchester”网站报道截图

  FBI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仇恨犯罪案件数量激增至11634起,较前一年报告的10840起有较大涨幅。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51.9%的案件中的受害者是因为“反黑人/非裔美国人的偏见”而成为犯罪目标。

  文章表示,现如今,仇恨犯罪仍以令人不安的普遍程度存在于美国社会当中,说明几个世纪以来困扰这个国家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统计数字也凸显出,美国亟需提高民众认知并通过采取积极举措,应对社会中持续存在的种族主义和歧视。

  文章进一步指出,美国的领导者及整个社会同样未能正视和打破白人至上主义所形成的体系和界限,它们正持续压迫和边缘化非裔社区。这些系统性的不公正渗透到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使非裔群体在财富、教育、健康、机遇等方面面临的不平等永久化。

  文章称,虽然美国警察系统中有旨在消除执法当中偏见的培训,但很不幸,非裔群体仍然在本应保护他们的机构中感受到了普遍的偏见。信任的缺失、对歧视的持续恐惧破坏了公正、平等这两个社会中最基本的原则,针对非裔美国人的仇恨犯罪就像苹果派一样变得美国化。

  文章批评称,令人震惊的仇恨犯罪率使得非裔美国人遭受的创伤永久化,这虽然真实存在却经常被“白人美国”和服务于它的政客所视而不见及否认。非裔群体经受的集体创伤根植于长期遭受的压迫、歧视和暴力的历史,而仇恨犯罪的持续威胁以及来自当权者的支持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创伤。那些享有特权和权威的人对非裔群体的经历的否认和忽视只会令“伤口”加深并阻碍愈合。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站(ABC News)也在13日的报道中指出,在纽约州布法罗市大规模枪击事件发生两年之后,美国以非裔群体为袭击目标的仇恨犯罪依然持续。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Merrick Garland)表示,消除悲痛所面临的一大障碍是出于种族主义动机的杀戮以及其他针对非裔的仇恨犯罪仍在全美范围内上升。

  根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对FBI的最新数据分析,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全美报告的仇恨犯罪案件数量超过8500起,其中以非裔为袭击目标的案件占比为52.3%。此外,针对18岁以下非裔的仇恨犯罪在2020年增加了10%,2021年增加了12%,2022年增加14.6%。

  曾因枪支暴力而失去亲人的小加内尔·惠特菲尔德(Garnell Whitfield Jr.)表示:“说实话,我们甚至不需要看FBI的统计数据就知道,美国的非裔群体仍然是奴役、歧视、种族主义以及仇恨的受害者。”

  (编译:高琳琳 编辑:马芮 韩鹤)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发改委:今年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近8000亿元

在获得高铁定价权之后,2017年2月,国铁集团前身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总”)发布公告称,4月21日起,东南沿海高铁开行的200~250公里时速动车组列车的票价将进行优化调整。

世界周刊丨“风语者”的控诉 美国纳瓦霍人饱受核试验之苦

面对民警的到来,李某某起初还怀有侥幸心理,拒不配合交代,但在办案民警的审讯下,他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最终承认了24年前伙同同乡黄某某共同实施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

“上海-布达佩斯”定期货班开通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要加强降雨预报和洪水预警,将预警信息直达一线,直达水库管理单位,直达水库安全责任人。要强化巡查防守和险情抢护,极端天气加密巡查和监测频次,发现险情征兆立即上报,并向下游相关地区发布预警,迅即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确保应急抢险力量和物资落实到位,针对汛期尤其是暴雨过程中,洪水漫顶、脱坡滑坡、坝体裂缝、塌陷、渗漏、管涌等险情,及时组织抢护。要结合水库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落实超标准洪水防垮坝措施,通过设置非常溢洪道或其他泄洪设施,采取抢筑子堤、铺盖彩条布、开挖临时泄洪通道等紧急措施,严防垮坝事件发生。

【丝路话语】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 筑牢粮食安全“耕”基

为期5天的“2024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6日圆满结束。其间,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8个国家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漳州参访,触摸侨乡发展脉搏。

推动金砖合作,习近平主席这样强调

毋庸讳言,电影有“好片”,也有“烂片”;有才华横溢的电影,也有平庸无奇的电影。至于电影的类型、语言,或者说电影是否属于“主流”,都是次要的考虑因素。当然,它们也发挥着一定作用,但那只是次要的。在我看来,电影是一种需要高超技艺的艺术形式,而真正伟大的电影,那些能够留在观众乃至几代人心目中的电影,是由导演、编剧、摄影师和演员等共同创作出来的,他们除了有高度的专业精神外,还拥有才华和天才的思想火花。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